中國歷史
課程宗旨與目標
中國歷史科之課程宗旨在於讓學生認識中國歷代重要史事、人物事蹟、民族發展及社會面貌,並由此培養學生理解、分析及研習歷史的能力、優良的品德和民族情感。
初中
- 認識中國歷代治亂興衰的基本史事,以了解現今事物的背景與演變。
- 透過認識歷史知識,訓練理解、綜合分析及評論史事的能力。
- 學習中國文化,從而提高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培養民族情感。
- 重視提高學生學習中國歷史之興趣,並透過對歷史人物及史事的認識,培養學生優良的品德,以及對社會、民族的責任感。
- 透過對中國社會文化發展、民族交往、中外文化交流、科技發明的認識,了解、欣賞及傳承中華文化兼容並包,以及開拓創新的精神,提高學生對中華民族及文化的情感,並能尊重及關懷不同的文化與傳承。
高中
- 了解歷代政治社會發展的脈絡、學術思想的淵源和流派及其中之因果關係。
- 通過理解史事的因果關係及相互影響,擴闊學生的思想領域,培養對事物的客觀態度及對事理的分析能力,發揮個人對重要史事之識見。
- 訓練學生運用史料及分析史料之技能,並建構群己相處與文化傳承之價值系統。
- 進行有系統的訓練,提升學生的答題技巧,以準備中學文憑試。
- 令學生明白鑑往知來的道理──歷史就是一面鏡子,踏著前人的事跡,使自己不會重蹈覆轍。
課程框架
初中各級教學內容如下:
七年級:分為以下四單元:
|
八年級:分為以下三單元:
|
九年級:
|
高中各級教學內容如下:
十年級:必修部分:甲部──上古至十九世紀中葉 |
十一年級:必修部分:乙部──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末 |
十二年級:選修部分:地域與資源運用 |
學習活動
除了課堂學習外,本科還提供不同的學習活動,以提高學生對學習中國歷史科的興趣,並增廣見聞,例如校內有中史學會活動,校外則參與各項比賽。去年十二月,本校九年級資優尖子周芷穎和王逸桐,參加海事博物館主辦的「舟遊亙古」學生作品展覽,榮獲「優秀論文金獎」和「優秀團體合作銅獎」。今年,十年級余天朗、廖展翊和葉宇喬榮獲參加長春社主辦的「 築・動・歷 史」全港中學生比賽,榮獲「尋.謎歷史築蹟」優異獎;七年級徐樂然、許家齊、任煒晴和孫逸宜,參加香港電子學習教育協會主辦的「中史解碼」香港歷史建築及古蹟短片拍攝比賽,榮獲「初中組優異獎」。另外,本校榮獲由教育局頒發的「傳承・想創——積極推廣中國歷史與中華文化學校年度大獎」(20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