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質科
課程宗旨
本校的跨學習領域校本課程──人文素質科課程(七至九年級)的宗旨是:
- 幫助學生正面認識自己、提升能力以應付日常和未來的挑戰,並會追求目標及抱負;
- 幫助學生作出最能適切運用個人及社區資源的決定;
- 讓學生成為有識見及負責任的公民,從而對發展公義仁愛的社會作出貢獻;以及
- 培養學生對本地、國家及全球議題的靈敏度、興趣和關注。
課程架構
本課程包括「個人成長」、「香港發展」、「中外文化」和「世界前瞻」範疇的學習元素。課程分為基礎部分和延伸部分。基礎部分包含期望學生掌握的必須學習元素,而延伸部分則提供更多學習機會,讓學生能更深入或更廣泛地探討與基礎部分有關的課題,迎合學生的不同興趣和需要。
人文素質科採取探究式教學,角色扮演、小組分享及匯報和專題研習等多元化的教學策略。讓學生對身邊、社會以至世界性現象產生興趣,能運用不同學科的知識,配合本科教授的基本分析框架,對世界一些具爭議性的議題進行分析。讓學生建構個人知識和觀點,培養他們明辨性思考的能力。
授課語言
為了讓學生以最熟悉之語言探討不同社會議題,本校於2017-18年度開始,同時提供中文及英文授課組別供學生選擇。本校學生可按個人興趣和語文能力,於六年級下學期報讀以英文授課的組別。七年級新生亦可於辦理入學手續時,報讀以英文授課的組別。
學習活動
讓學生親身體驗課堂討論的社會現象,為本校人文素質科 與 通識教育/ 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重點學習策略之一。本科透過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如校本專題研習、校際創意思維設計比賽、校際辯論比賽(中文辯論隊),沙田花帶及太平清醮文化研究、《基本法》中學校際網上問答及專題報告比賽,和參觀立法會(時事討論學會)等活動,讓我們的學生走出校園,關心社會。
辯論
本科採取「融辯入教」的資優教學策略。為推廣思辯氛圍,本科在通識教育科課堂舉行課堂辯論外,亦會在一年一度的綜合人文週(前為通識及人文素質周)舉辦社際通識辯論賽。在校外方面,本科老師亦帶領中文辯論隊參加不同的校際中文辯論比賽,強化學生的明辨性思考,開闊學生眼界。
社區體驗
「體驗式學習」亦是本科的另一重點教學策略。本科不時透過時事討論學會,舉辦校外參觀活動,例如:
- 參與由樂施會設計的香港戶外實景解謎遊戲《西城計:看不見的存在》,以遊戲帶領學生,透過觀察和解謎,深刻體驗隱藏在社區中的貧窮實況。
- 參觀立法會 ,旁聽議員審議議案。
參加樂施會貧窮人士生活體驗,只用30元買一天的飯菜。
綜合人文週(與綜合人文科合辦)
在每年的綜合人文週,本科都會舉辦豐富多彩的全校活動:
- 社際通識辯論賽
參加學生就不同世界議題辯論,為學社贏得比賽。 - 奧運吉祥物設計比賽
學生透過奧運吉祥物設計比賽,發揮其創意及設計技巧,並深入了解中國及香港文化特色。同學樂在其中,成果亦見豐盛。
![]() |
|
|
|
- 學生透過參加電影欣賞、桌上遊戲和專題展覽,了解及反思當年主題(社會時事議題),例如貧窮及持續發展。
學生成就
本校學生於不同校際比賽中獲得嘉許:
比賽 |
主辦機構 |
獎項 |
|
辯論比賽 |
星島全港校際辯論比賽 (2020-21第三十六屆) |
《星島日報》、《英文虎報》及教育局 |
最佳辯論員 8B 郭知澄11E蘇詠喬 最佳交互答問辯論員 11E蘇詠喬 |
奇趣盃 (2020-21第十屆) |
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 |
最佳辯論員 8B 14梁若晞 |
|
《基本法》多面體全港中學生辯論賽 (2021-22第二十屆) |
基本法推介聯席會議 |
最佳辯論員 9B 11 郭知澄 |
|
香港學界辯論比賽 (2021-22第三屆) |
香港學界辯論聯會 |
最佳辯論員 9D 20 麥倩誼 |
|
設計比賽 |
感創敢為 - 青年社會創新服務獎2020-2021 |
香港小童群益會及陳廷驊基金會 |
優異獎 |
第十五屆消費文化考察報告奬 |
教育局及消費者委員會 |
特別嘉許獎及特別嘉許(選題)獎 |
|
基本法 |
認識憲法、《基本法》——與法治同行全港中學校際網上問答及專題報告比賽2020-2021 |
香港善德基金會主辦,新界校長會統籌 |
整體成績獎 - 優異獎 網上問答個人比賽-校內成績優異獎 8A郭樂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