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語文科

中國語文科

本校中國語文科以普通話作教學語言,參考課程發展議會的指引,設計以讀、寫、聽、說為主的課程,帶動文學、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及自學等五個學習範疇,相互連結,層層緊扣,從而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及正確的價值觀。教師透過不同的教學法,如:多感官學習法、角色扮演、小組討論、不同層次的提問方法,以及運用多媒體電子教學,啟發學生思考、學習能力及興趣。

課程目標

閱讀

(一)閱讀目標

  1. 提升閱讀興趣,擴闊閱讀層面,增加閱讀量,積累語言材料和寫作素材,拓展視野和胸襟。
  2. 因應學生需要,編選多樣化的閱讀材料,靈活運用教材。
  3. 培養閱讀習慣,透過不同的閱讀策略,以提升語文能力。

(二)閱讀範圍

  1. 不同的文體:實用文(書信、便條、日記、周記、廣告、海報、單張、標語、告示、演講辭)、詩歌、故事、童話、寓言、散文、小說。
  2. 不同的表達:記敍、說明、抒情、描寫、議論。
  3. 不同的來源:課文、圖書、報章、網上學習材料。
  4. 不同的範疇:生活、科普、歷史、文化、藝術、哲理。

(三) 閱讀策略

  1. 通過詞義推斷、情節預測、自我提問、找中心句和關鍵字詞等方法,讓學生先學會閱讀。
  2.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理解閱讀材料。
  3. 因應不同的閱讀材料,採取適當的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主題閱讀等。
  4. 利用各種途徑資源(插圖、互聯網、工具書)以幫助閱讀。

(四) 閱讀興趣、態度及習慣

  1. 培養經常閱讀及專注閱讀的習慣。
  2. 主動尋找閱讀材料,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3. 通過寫作與說話,與同學交流閱讀心得。
  4. 誦讀淺易的古詩詞,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增進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寫作

(一)寫作目標

  1. 自編寫作指導教材,讓學生掌握內容重點及文章結構。
  2. 通過範文、佳詞和佳句的輸入,撰寫具層次的文章。
  3. 寫作題目與單元教學的主題緊密配合,令學生能運用所學於寫作當中。

(二)寫作的範圍

  1. 不同性質:記敘、描寫、說明、議論。
  2. 不同類型:詩歌、故事、劇本、賀卡、邀請卡、感謝卡、書信、便條、日記、周記等。
  3. 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書面語,能完整並通順地表達。
  4. 運用合適修辭手法以提升表達效果。
  5. 按表達恰當地使用標點符號。
  6. 嘗試運用想像力,把所見所聞及感受表達出來。

(三)寫作策略

  1.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寫作內容。
  2. 先說後寫,再配合不同形式的圖像組織圖作為寫作大綱。
  3. 利用各種途徑資源(如互聯網、工具書、交換寫作心得)以協助寫作。

(四)寫作興趣、態度及習慣

  1. 與其他說話、聆聽、閱讀活動結合,欣賞他人的作品,分享寫作心得與樂趣。
  2. 培養創作意識,主動投入,體會寫作樂趣。
  3. 樂於嘗試不同類型的寫作。
  4. 認真思考、反復修改。

聆聽

(一) 聆聽目標

  1. 能聽出話語中的主要信息,感受話語所表達的感情。
  2. 能聽出不同觀點,領略到話語背後的意思。
  3. 除聆聽外,亦能掌握視聽資訊所傳遞的主要信息。

(二) 聆聽策略

  1.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理解話語。
  2. 因應不同的聆聽材料,採取適當的聆聽方法,如邊聽邊記重點、找出關鍵字詞。

(三) 聆聽興趣、態度及習慣

  1. 樂於聆聽不同類型的話語,並能安靜、耐心、專注地聆聽。
  2. 能仔細聆聽,認真思考,體會與人交流時尊重對方,理解對方處境。

說話

(一) 說話目標

  1. 按表達需要確定說話內容,清晰及有條理地表達。
  2. 因應情境和對象確定說話內容,說話扣住話題、圍繞中心,具組織的展開話題及結束。
  3. 根據題意,清晰表達個人的意見及回應對方。

(二)說話策略

  1. 聯繫生活經驗及已有知識以構思話語。
  2. 因應不同的目的,採取適當的說話方法,如:先想後說,邊想邊說,注意措辭等。

(三)說話興趣、態度及習慣

  1. 主動與他人交談、積極參與討論,並表現出自信,敢於說出自己的意見。
  2. 尊重他人發言,尊重不同意見,注意說話應有的禮貌。
  3. 升學生的普通話聽說能力。

品德情意及思維發展

  1. 培養學習中國語文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態度。
  2. 培養思維能力,引導及啟發獨立、批判性思考。
  3. 培養想像力,發揮創意。
  4. 培養文學欣賞的能力。
  5. 培養良好品德,加強學生對社群的責任感。
  6. 加強品德情意教育、文化學習,培養對中華文化的認識。

課程框架

本科採用螺旋式課程,以深化學生所學。如下圖,以閱讀範疇的教學為例,從初小階段,重點教授朗讀及理解字詞、文句為主,然後再推展至文章的中心思想,到了高小階段,將擴展文體種類,加入說明文、抒情文等類型,以令同學由淺入深,流暢地銜接不同階段的課程。

課程框架

各級閱讀及寫作教學重點如下︰

初小
小一:閱讀文體為記敘文、故事、童詩,亦配合圖書教學,當中配合有趣的情節,寫作方面,配合校本教材學習多感官寫作、看圖寫故事。
小二:閱讀文體為記敘文、故事、童詩、古詩。寫作方面,集中學習以順序形式,配以較長句段學習看圖寫作。
小三:閱讀文體為故事、記敘文、遊記及實用文。寫作方面,以學習記事和實用文為主。
小四:閱讀文體為記敘文、遊記、 描寫文和實用文 。寫作方面,以學習記事及人物描寫為主。

中年級
小五:閱讀文體為說明文、散文(描寫、抒情)、議論文及小說為主,亦賞析文言佳句。寫作方面,以學習說明文、描寫抒情文及實用文(日記、周記)為主。
小六:閱讀文體為說明文、散文(描寫、抒情)、議論文及小說為主,亦會賞析古文。寫作方面,以議論文、演講詞、說明文及實用文(周記、啟示)為主。

評估

校內評估是教學的關鍵部分,用以檢視學生學習成果,通過分析學生學習難點,以作為調整教師教學的其中一項準則。

進展性評估

  • 家課
  • 堂課
  • 課堂表現
  • 網上功課

總結性評估

  • 期中考試(小三至小六)
  • 期末考試(小二至小六)

國際考試

港澳地區普通話水平考試(分為初小及高小兩組,本學年由老師提名參加)

家課

目的:鞏固學生課堂所學,例如:識字認字、基本語文知識、閱讀及寫作練習等。日常課業多為進展性評估,使教師能全盤檢視、診斷學與教的目標、設計、過程及其效能。

非華語學生課程調適

本校因應非華語學生能力,安排抽離學習小組學習。

支援老師為非華語學生設計適合其程度的學習教材,以提高他們的普通話表達能力和中文學習興趣。為加深非華語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本校舉辦中秋猜燈謎、華服日、中國文化日、校外才藝表演、參觀等活動,課後亦安排支援小組和中文興趣班,以鞏固所學。

 

1. 中文科開放日與小幫手們合影
1. 中文科開放日與小幫手們合影
2. 於午息時舉辦書法活動,營造中華文化氛圍
2. 於午息時舉辦書法活動,營造中華文化氛圍
3. 北京育才學校交流計劃
3. 北京育才學校交流計劃
4.「小天才 大演說」:課堂上同學的演說情況
4.「小天才 大演說」:課堂上同學的演說情況2.中文科開放日與小幫手們合影
5. 課堂上識字遊戲
5. 課堂上識字遊戲
6. 明報小作家培訓計劃,有四位未來小作家入圍,參加一年的集訓
6. 明報小作家培訓計劃,有四位未來小作家入圍,參加一年的集訓
7. 香港學校朗誦節三、四年級普通話詩詞集誦冠軍
7. 香港學校朗誦節三、四年級普通話詩詞集誦冠軍
8. 香港學校朗誦節五、六年級粵語詩詞集誦冠軍
8. 香港學校朗誦節五、六年級粵語詩詞集誦冠軍